
一有挑戰就放棄,
一個困難就逃避,
什麼要求都不願意,
–
曾經有孩子這樣對我說:「老師,沒人會逼我做任何事」!當下聽了十分震驚,但其實想了一下,這也不是個案。當孩子一面對挫折就有情緒,我們久而久之就會放棄去給孩子挑戰,甚至因為不想去處理後續的情緒,而幫孩子安排一條比較暢通的道路。但身為親師,我們在陪伴孩子過程中,孩子需要的是一條擁有合理挑戰和挫折的學習路。
所謂是挫折忍受力的學習路徑,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讓孩子『學習面對挫折以及當下的情緒』,當孩子遇見了挫折時崩潰,有時候我們會不小心插手,無論是直接幫孩子解決問題,或是不准孩子有情緒,這兩種做法會直接讓孩子只記得他有挫折,不會有挫折忍受力的學習。所以面對孩子有挫折,除了常說的同理孩子焦慮的情緒外,更重要就是等待,快快的聽,慢慢的說,是陪伴孩子很重要的過程。
–
耐挫力真的是不容易訓練的能力,
如果孩子又因此崩潰而逃避,
記得先照顧好自己的身心,
我們擁有好的耐挫力榜樣,
更甚於言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