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孩子常常缺交作業?或是常常喊不想寫作業?
甚至為此常有許多親子衝突?
這篇文你可以試著一讀。
那一天,有一個孩子來到我前面:
「老師,寫功課又沒什麼意義,
爸媽、老師都一直逼我寫,我不想寫……」
我:「我理解你的感受,每天都有很多的作業要寫,而且不知道為什麼要寫。」
孩子:「對阿,#作業就是讓我寫到半夜,#考試就是把學生考到死。」
(我已經不是第一次聽這順口溜了)
我:「謝謝你跟我說,但老師想問你,為什麼以前你寫作業時不會這樣想,最近開始卻不太一樣了呢?」
孩子:「不知道,反正就不想寫。」
我:「我跟你說,#老師覺得你長大成熟了,因為很多同學並不會這樣想,你會去思考寫功課有沒有幫助學習,也會去思考寫功課的意義。老師到高中才開始想這件事。你現在就在想,我覺得非常好。」
(孩子開始專注聽我說話)
我:「但是老師想跟你一起討論,就是除了不寫作業,那我們應該要怎樣學習才有意義?」
不寫功課,是長大成熟嗎?
可能很多老師不會這麼認為。
但至少跟我談話過,小孩會跟我「討論」每天花多少時間,寫多少內容,而不是成為一個機器人,每天寫個7-8樣作業,但卻沒有任何讓學生思考的空間。從完全不寫到稍微開始願意寫,只需要換一種教學和引導思維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孩子不寫作業,其實有幾種不同原因,包含作業太多、作業太難、外在刺激太多、忘了帶回家、缺乏時間管理、不知道為何要寫、或是身體過度疲勞,有各式各樣的原因,身為親師,當孩子面對不想做作業時,我們是否有察覺到最根本的原因。
詢問關心學習狀況、同理一切學習遇到的挫折和瓶頸、陪伴孩子一起面對挑戰、再慢慢建立孩子獨立的能力。不再讓「不寫功課」成為親子的雷點,而是成為一個美好的溝通契機。